(旅遊日期:2011.10.11)

前一天傍晚就買好了5張明信片,但晚上沒精神寫,一大早起床,準備出門前就埋頭寫完,然後K帶著我和它們,到Rialto找郵局。


賣明信片的說郵票只有2個地方有。郵局、賣香菸的攤子。找了幾家書報攤,看起來好像有賣菸,但是都叫我們去郵局買。而且路上都沒有郵筒,就算貼好了郵票,也會為了郵筒而苦惱吧!不如就直接到郵局。

簡直就像迷宮裡找郵局一樣,明明問了人,發現了指標,卻一直擦肩而過。終於來到郵局門口。有位一起進郵局的婆婆用手指著進門和抽號碼機的位置,真是好心的義大利奶奶。

我抽到36號,乖乖等。


郵局很安靜,我也不敢亂拍照。雖然第一次來到義大利郵局感覺很新鮮,這種生活經驗讓我又更確定好像就在這生活的假像,不知不覺讓我亢奮。


我自己到窗口,告訴局務先生我要買郵票,他用英文問我寄到哪?本來我很好奇為什麼?後來才知道原來寄到不同地區還要附加其他費用,於是我得到除了明信片負擔郵票之外的郵資費用。而這兩種東西都不用糨糊,都是貼紙的形式,非常方便。


在貼郵票的時候,我一直不敢將明信片給K拿。貼好四張之後剩下關鍵的一張,我偷偷摸摸的貼,因為雖說是寫給我們的,但其實是我寫給K的。結果K一直很想偷看我到底寫了什麼,「不行喔,等到寄到家裡,你就能知道了。」


拿著明信片走出郵局,開始找郵筒。就在轉角處,看見了郵筒,只是我不知道到底應該投入左邊還是右邊,正巧旁邊站了三個不知是郵局員工或是附近店員的先生,我們上前問了問,經過指點迷津,好好地投入就算寄出了!希望這次郵差先生可以行行好,心情好一點,快點將明信片寄到家。


寄完明信片後,今天就要趁一大早去聖馬可廣場,去那個K口中「沒有去過聖馬可教堂參觀好像就沒去過威尼斯一樣」的地方參觀了。


聖馬可教堂裡聽說金碧輝煌,全都是黃金拼成的馬賽克,非常豪華,但不能拍照。進去之前得到的資訊是這樣,即使看過很多人偷拍的照片,但仍無法想像。於是先抬頭看看教堂外的黃金馬賽克壁畫感受一下。


排隊過程中,K也不忘記翻閱今天帶出來的旅遊書,只不過帶成這本非常詳細卻又是全英文的,令今日的我們有些苦惱。因為許多專業講評和名詞都看不懂,所以到裡面後,就自作聰明的把書上出現的圖片(想必是值得一看才會出現),一一不漏的找出來參觀冥想!


即使是一大早,進入的人潮也不減,排隊無聊,趁機和人潮較少的客廳大門合影好了。


當我們進入之後,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金碧輝煌,是有人拿著相機一直偷偷的在拍照,尤其一個女人拍得非常誇張。K說,「不能拍還要拍,是所謂的貪嗔癡」,拍回去又能如何?而我也一直乖乖收著相機。但卻不忘盯著偷拍的人,好想去跟現場走來走去的糾察先生檢舉喔。


回到正軌。抬頭看看這些黃金馬賽克,雖然不是他人口中金的刺眼,但是卻非常宏偉。當時的財力以及勢力,已經可以做到這種程度,並且至今仍保存完好,讓我非常感動。而黃金色做成的馬賽克圓頂畫及壁畫,也不會讓人感到俗氣。

地上各式各樣的大理石圓形拼花也很美,有拼成不同姿勢的老鷹,也有3D立體拼花、幾何形的圖案,K說這種3D拼花很有名,畢竟我們得想想,快一千年前已經可以有這種技術,是非常厲害的。

就堂內安靜的氣氛,引導大家靜靜地觀看。教堂總是有一股神聖的莊嚴。去年在髮國參觀過幾座教堂後,我喜歡坐在最末端的座位,感受教堂的氛圍,所以我來到威尼斯的任何一座教堂,只要進去,就會選坐在最後一排位置,待一會,那種心靜和教堂彷彿會發出的神聖聲音,總是會傳達給我,感覺特別舒服。

我們在教堂停留一會,安靜地看著想著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糾察隊發現了那個不斷在偷拍照的那個女人。糾察快速衝上前抓人,拉住她的手臂,引起一陣騷動,請他到辦公室做筆錄。我想,她會被罰款,記憶卡也完了吧!這時我心裡突然有個聲音「正義還是會得以伸張的」。

出口處按照慣例又有販賣紀念商品,既然不能拍照,我也不想選有助教頭像的鑰匙圈,於是就花了€2買了一張金碧輝煌的教堂明信片。要自己拍,買作品比較美麗,即使有色差(太金了!)。


看完教堂,到隔壁參觀道奇宮(Palazzo Ducale),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總督府,威尼斯總督大人的家,以及連在旁邊的監獄。

(總督府外的迴廊)

掏出威尼斯卡,終於可以用到了!

一個四面都是建築物的總督府,再次映證了「拍不起來」的咒語。並且是攝影無法帶回來的氛圍。


進門之後只感覺總督家好氣派啊!



(巨人台階Giants's Staircase,來這裡參訪的達官貴顯都要從這禮進去參拜總督耶。)

但真正盡到每一個聽是參觀時,感覺這家好沉重啊!除了總督的房間,每一間都是大小不一作用不同的會議室,雖然K很認真地看完現場的英文說明,也翻譯給懶惰閱讀卻認真感受會議廳氣氛的我聽,不過參觀完快10個會議會議廳之後,到底開那些會連K也覺得自己是不是翻譯錯誤了。


總督府就在搞不清楚會議廳使用狀況以及各種壁畫的涵義之結束了。往監獄走去。(總督府內禁止拍照)


和總督府樓上樓下相連的監獄一直讓我感到不解。堂堂一國之首的總督,怎會讓犯了重罪一輩子出不去的囚犯住在自己家裡呢?不感覺會充滿怨氣?充滿嘆息?充滿陰森嗎?


但從總督府的審判大廳結束判刑之後直接帶往監獄,也才有嘆息橋名稱的由來。

參觀監獄的過程,我一直不想拿起相機拍照。石頭做成的監獄,有一股陰涼感,還有一種不舒服的沉重。感覺心理壓力很大,K甚至不願意盡道開放的房間參觀,當然我也不想。就不知為何,比起在北法的聖米歇爾山上的監獄還要令人不舒服。

走在監獄裡,希望趕快出去,密不透氣又看不見外面世界的一道道陰暗石牆,讓人感覺囚犯真的好可憐,被冠上罪名的政治犯更可憐,受著這種苦。

於是我們終於來到監獄的天井,這時抬頭看見藍天的我突然感覺很難過。僅僅是在監獄裡快速繞一圈的參觀,就讓我感到無奈,眼前的藍天應該要更加珍惜。


回到監獄繼續參觀,因為K說嘆息橋快到了。


對嘆息橋的名稱由來,從旅遊書上看過,是囚犯被判刑之後要帶往監獄時的必經之橋,而囚犯到達這座橋時都會不自覺地嘆息,於是嘆息橋因此而得名。

從外觀看非常美麗的一座白橋,更有浪漫傳說,情侶搭gondola(貢多拉),在太陽下山時從嘆息橋下經過若能接吻,可以得到天長地久的愛情。


當我在嘆息橋內行走時,我實在無法把這兩件事情聯想在一起,傳說又是怎麼來的?是因為囚犯經過這座橋之後再也走不出去之後的「永恆」造就了情人的傳說嗎?

嘆息橋上的窗花非常漂亮,遠遠的看很美。而這幾個洞,也是整座橋唯一能看見外面世界洋窗的窗口。監獄陰暗的氣氛讓我想從窗口探出外面的世界。


只是這麼一看,我終於了解囚犯為何總是會在橋上嘆息的原因了。連我也想嘆息,好難過喔。


拼命地從窗花中想看觸摸面的陽光和風景,卻感覺那像夢一樣的遙遠。我在黑暗中摸不到它。


和K說了參觀這裡好沉重。我很認真投入感情,雖然是有名的地方,我也不想再來了。監獄掰掰。而嘆息橋的浪漫傳說,我也覺得不美了。

出了總督府,我們在廣場四周的走廊繞圈圈,K好像在找什麼。


其中也經過花神咖啡館,一間我們很想找時間進去喝咖啡的老咖啡館。
 

最後乾脆坐在廣場用來防患水災的高架板上,K開始查著資訊,原來他想參觀建築大師Carlo Scarpa設計的Olivetti Showroom。

對Scarpa的參觀行動,從台灣就開始計畫,只是今天我們所遇見的Scarpa都是計畫外的巧遇,也讓K感覺很開心。

參觀完Scarpa的作品,我們到教堂對面的柯瑞爾博物館 (Museo Correr)參觀,順便午餐。後來才發現威尼斯的博物館裡都被同一家簡餐店通吃了,走到哪都是這家在博物館內經營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七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