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那天請了假,和K以及他的同事去參觀蘭陽博物館。

幾年前我和K幾次經過,它總還在施工階段,只聽K說是一個以礁岩為設計理念的博物館,然而從設計到完工,竟花了10年的時間,也得過獎。二話不說當然要當跟班,去看看。

這天卻下著雨,濕濕的來到門口,又濕濕的從斜面的門口進入,K去買票,我們去上洗手間。站在大廳等大家的時間,我看著眼前的景象,就暈眩了,頭很暈,不舒服。


於是我發問,這裡面都斜斜的,都是玻璃,頭很暈,請問大家跟我一樣了嗎?

這時K回頭微笑地告訴我:「對啊,所以新聞有說許多老人來參觀都吐了。」

我,想,這棟博物館看完,我會盡量以頸椎扭傷的方式,頭動身體跟著動,絕不輕易擺頭轉頭左顧右盼方式行動。果然這樣的方式減緩了我的症狀,但是還是很不舒服的在腦子裡打轉。甚至事隔好幾周,我把照片謄到電腦裡,看見照片還是會頭暈。


整棟建築物都是透明玻璃。更讓人眼花!以為脖子固定不動的方式,可以免除暈眩,然而博物館這天都是戶外教學的小朋友們,參觀的民眾們,人多的情況下,雖然我們僅僅四人,有時候還是需要用眼神以及頭部轉動來搜尋其他的夥伴,頭暈是難免的。


而對於博物館的參觀,我的注意力也只在於避免暈眩以免嘔吐,從一樓到三樓,再從三樓到一樓,館內的展覽以及擺設,都不在我注視範圍。倒是記得有兩位小朋友,看著蘭陽鳥類介紹區時,一位小男生拿出筆記本認真的素描著眼前的小鳥標本,作為戶外教學的功課,但他旁邊的小女生,直接從口袋裡掏出相機,對著小鳥喀嚓一聲就解決了,讓我覺得這兩種行為好有趣,就在他們背後竊竊的笑了出來。

終於逛完室內,冒著雨,披上外套的帽子,我們到館外看了一下,這時感覺空氣清新暈眩感驟降,突然感覺自己活過來一般。但還是被館內折磨得有些憔悴的樣子。於是拍照也笑不出來,勉強擠出不自然的微笑。




但遠遠的看,博物館還是很美的。


離開暈眩博物館之後,他們說要去櫻花陵園。真是美麗的名字!但這是一座墓園,才剛蓋好,還沒有人搬進去,所以想去看看。原本我以為只是去看陵園,沒想到他們的目的卻是去看櫻花陵園的一座路橋。我們卻很大意的從陸橋上經過而不自知,直接殺進陵園內,在下著雨且安靜的園內散步找陸橋。

在上山的過程中,路程超過6公里。一路上彎曲延伸,繼暈眩博物館之後,又是另一段暈眩的旅程。一路上只有我一直發出疑問:

「陵園蓋在這上面,掃墓的時候真累耶!」
「這樣的山路不適合老人家來掃墓吧!」
「到底是誰找的地蓋的啦?!這樣掃墓真的很累!」
「如果每年掃個墓都要開車2小時以上,誰要來掃嘛!」

我真是吵鬧。

參觀完陵園後,H打了電話問同學,陸橋到底在哪。原來陸橋在還沒進陵園時就會看見。果然在我們離開後,下山的路上,就看見一座雄偉的蜿蜒大橋在眼前出現,只是來時把他當成路段的大彎,甩尾一下便溜過去了。


我們就這樣將車停在沒有人車經過的山路上,下車參觀大橋。整座橋身都是弧狀的,非常流線。當天有著滴滴答答的雨聲,和著微微的清風,其實很舒服。走在橋下也感覺是開放式的隧道,是一座厲害的橋。




他們三人走到盡頭的風口,而我覺得冷,於是先回車上保暖。

那天,我們經歷了半天的暈眩之旅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七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