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雖然才剛開始閱讀《路西法效應》,對於內容所說的狀態相當贊同。那不外是談到若某人,或某有權力的人對你說了素不相識的A君是個怎樣的人之後,在聽者的內心就會泛起一印象,既成了,很難消去。尤其是針對有權力的人放出的語言。

舉個例子說,到了某個全新的環境,因為人類社會習慣以結朋黨對抗和自己不相同風格的人,於是尋找喜好相同,或者只是壯大勢力而為。仔細觀察身邊,總會開始有人在自己的耳邊說著B君、C君……好多好多君的”閒言閒語”(嗎),獲得認同之後,似乎在兩人或這團體之間達成共識,自己的心中也就產生了因言語到來的印象,很難抹滅。 

其實我也承認常常會受到這種語言的影響。於是缺乏真正的認知。 

吊詭的是我既想親自認識這個人,但卻也不想冒著危險去真正認識被說成”危險恐怖”的人。於是終究沒有機會讓被劃分為”不良”人品的人,真正進入我的認知範圍。 

這又代表什麼?對於我們所聽到為”好人”的人,能不假思索的認定之後,接近他,願意聆聽他。即使後來由自我的判斷而將其歸納在”不太好”的人那類,但他確實有機會被真真正正的認識、接觸、了解。但是那些”危險”人物就沒這種機會的賦予,避之都唯恐不及了,怎麼還有時間看他一眼? 

並不想說明這公不公平。依照簡單的想法,這是既不公平又缺乏理智判斷的行為。矛盾的是,誰也不願意讓自己身處危險之中,只為了確定A君是不是真正的”危險人物”!!而我也不例外了呀。 

這陣子開始思考這個問題。我對許多人的認識,由其他人的語言中尋找串聯,而我又把這些印象連結的人物帶給從無法認識他們的人耳中。這種間接讓身邊的人認識某某人的行為,夾雜著的不只是自我的主觀,還有更多人的主觀,也許加油添醋吧(那就是口氣跟神情的轉達)。那麼真實究竟是如何?真實藏在語言背後。

然後我始終無法真真正正認識某些人,也許自己也不想碰觸。 

究竟應該如何做才不叫盲目?主觀?愚昧?其實讓我有點混亂。又陷入另一個大課題之中。可見我還沒思考清楚就急於書寫下這段心情。不過,這讓我想起研究所時期,上德里達的課時,唯一記住老師說過的一句話:
「任何客觀判斷,還是含有個人主觀的觀點。所以根本沒有什麼是客觀的。因為總是有人在做判斷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七弦 的頭像
    七弦

    悲傷的體質.....

    七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