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那天和K特地去了一趟北台灣正在逐步形成的貴婦專屬商圈,玲瑯滿目的spa專區,風格不一卻又顯出幾分高級質感。但我卻被一串圖形吸引。走進那狹小的空間,盡是人。忍不住拿起刻上薔薇圖像的瓶瓶罐罐,說什麼也要聞聞它的氣味。 
    其實天然薔薇的味道,好似忘了,但在嗅到的那一霎那,味覺似乎就會甦醒,告訴我那就是。嘗試過許多種薔薇的氣味,始終喚不醒我的味覺與回憶,於是屢試不爽。這次就看在圖畫夠美麗清爽之下,試試它。果然,我聞到一股令我懷念不已的天然氣味,似乎我又重新蹲在老宅子前那片花圃裡,嗅著剛開出的薔薇芬芳。 
    為什麼我能這般肯定?「這就是薔薇天然的芬芳!我一聞就知道!」仰起脖子,我驕傲的拍著胸脯說著。 
    小的時候,後院和前庭的那幾片花圃種過不少薔薇,我總是期待著它們開花。除了幻想他們各式各樣的顏色之外,就是期待開出的是玫瑰。然而我總不知道,期待薔薇開出玫瑰,是一種天真的想法。這些植物都是母親買回來的,我總是問她「這次是玫瑰了嘛?」母親總是用一貫的回答「老闆說是啊!我也不知道噢,你就等它開花好了。」對於顏色和品種,母親總是不清楚。我想,連老闆也把薔薇和玫瑰給搞錯了也說不定。因此往後更有母親直接買著開好的“玫瑰花” 回來,而我也總是蹲在旁邊仔細觀察一會兒之後發問:「這是玫瑰嘛?怎跟家裡種的一樣?」接下來的幾天,我就癡癡地守在薔薇的四周,選擇相信老闆,老覺得過幾天它的樣子就會變成我所認知的玫瑰,花苞再閉合一點,花瓣再少一點……,但至少它有刺,這是我幾經確認過的事實。 
    不開花的薔薇,讓我充滿期待。但是開了花後的薔薇,老是讓我再三確認玫瑰的樣子,甚至懷疑玫瑰就是薔薇,薔薇就是玫瑰,只是我家的怪了一點。再後來,我就開始以為因為玫瑰比較高貴所以不容易獲得,只有花店有賣那漂亮的玫瑰樣的薔薇,家裡是種不出來的,否則花店哪還有生意呢?情人節隨便在院子裡摘兩朵就好。而薔薇,是隨便開都有的大眾玫瑰花。但是日子久了,反而對薔薇生出了情感,送花用的玫瑰,卻給了我一股俗氣的表徵。 
    在那段時間內,我嗅著薔薇芬芳的氣味,看著盛開的花朵,偶爾惡作劇地想拔去他多餘的花瓣,讓它偽裝成玫瑰。於是在那段時間內,薔薇的芬芳侵襲了我,不知不覺,連自己都沒有意識的喜歡上它的氣味、它的樣子。不過接下來的日子,那片花圃的薔薇過了花季,又改成了杜鵑花、百合花、大菊花、山茶花……,各式各樣不同花季的花種。但薔薇仍佔有一塊小小的園地,沒有被淘汰的危機。 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PS:以下為網路上搜尋而來,關於玫瑰與薔薇的說明。 

    月季、玫瑰和薔薇是同屬薔薇科薔薇屬的姊妹花。它們的形態十分相似,很容易使人混淆。在這裡,找出了它們的一些特點,區別這“三姊妹”。 
    月季和玫瑰的枝條較為直立(也有少數月季是蔓生的)。月季莖幹低矮、玫瑰輕幹粗壯。薔薇植株較高,但莖幹輕長,枝條蔓生或攀緣。 
    月季和薔薇的莖刺較大且一般有鉤,每節大致有3~4個;月季的新枝是紫紅色;玫瑰的莖密布著絨毛和如針狀的細硬刺且莖呈黑色。月季的小葉一般為3~5片,葉片平展光滑;薔薇的小葉為5~9片,葉緣有齒,葉片平展但有柔毛;玫瑰小葉也為5~9片,但葉片下面發皺,葉背發白有小刺,整個葉片也較厚且葉脈凹陷。 
    月季一般為單花頂生,也有數朵簇生的,一般為1~3朵,花徑約5釐米以上,花柄長且月月季季開花不敗,故稱月月紅、月季花、長春花。薔薇花常是6~7朵族生,為圓錐狀傘房花序生於枝條頂部,花徑約3釐米,每年只開一次。玫瑰花單生或1~3朵簇生,花柄短,花莖與薔薇花大致相同,也只在夏季開一次花,但玫瑰花的香氣要比月季、薔薇濃郁很多。 
    另外,月季與玫瑰在花謝後萼片均不脫落,而薔薇的萼片就會脫落;月季與薔薇的果實為圓球體,玫瑰是扁圓形的果實。 

月季、薔薇、玫瑰之正名 

月季、薔薇、玫瑰常令人搞糊塗,不知誰是誰,眾說紛紜之下試著分清楚他們的關係。依據大陸出版的「中國花經」記載: 月季,學名Rosa cvs.,別名斗雪花、長春花、月月紅、四季花。 現代月季簡稱月季,不論在型態或染色體組成上,已與其祖先-中國古老的月季花相差很大。 
薔薇是薔薇屬Rosa的通稱,多屬一季開花種,我國約有82種薔薇,在全屬200種中所佔的比例很大。對現代月季育成有貢獻的除中國月季外,還有香水月季、野薔薇、光葉薔薇和玫瑰(R. rugosa)等。 
早在梁武帝時代。宮廷中已盛栽薔薇,宋代月季花盛植於洛陽、山東、蘇州、揚州等地。李時珍在「本草綱目」中云:「月季,處處人家多栽插之」。王象晉在「群芳譜」中列舉5類,即月季、薔薇、玫瑰、刺蘼與木香約20個品種。只是現代栽培之品種多為國外引進。
 薔薇在歐洲最早有紀錄,約9世紀的希臘荷馬時代。直到西元1800年左右,歐洲栽培的薔薇主要為法國薔薇、百葉薔薇、突厥薔薇等一季開花種。至18世紀末、19世紀初我國的「月月紅」、「月月粉」月季,以及「彩暈」、「淡黃」香水百合等先後傳入歐洲,現代月季的育種才有突破性進展。歐洲引進我國月季珍品後,與當地野薔薇反覆雜交,育成許多現代月季的優良品種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七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